北京的暑气还没散,街坊巷里最近谈得最热的,倒不是降温还是烧烤,而是账户上一条突如其来的“养老金补发到账”短信。坐在家门口小板凳上的我妈第一个反应就是掏出老花镜,嘴里念叨着“又涨啦?”其实这波涨幅,真有点“花开两朵,各表一枝”。
拿我爸说事,他在国企干了足足三十年,养老金卡上常年稳定在3000块,听说这回7月补发到账,满心欢喜地以为能迎来“大红包”。可仔细一算,别说“大雨”,连毛毛雨都够勉强。按政策“定额+挂钩+倾斜”三板斧,其实到手不过100左右。北京的亲戚快,北京发80元,放眼全国,多数省份只肯出40,差的就是这点地方财政的骨气。
真正扎心的,还是那工龄挂钩。每干一年才补1块2,辛苦三十年,实际只多36块,算下来还不如去年烟涨价多。我爸工资挂钩的那24块钱,喝顿早茶都不够。邻居老李工龄比我爸短两年,那数字又打了个折。最让老人家念叨的,是倾斜调整根本照顾不到刚退休没几年的年轻老人。65岁没沾到光,退休一年半载的,有人直接被踢出了补发名单。谁算得明白这账啊?怪不得老年活动中心一水儿都是问“你到账了没?”
更郁闷的,是工龄和地区的巨大落差。我爸上大学那会没选去西藏支教,今年看来实在是拍断了大腿。老家的兵哥哥工龄一样,养老金一样,愣是多领了150的地区补贴。政策一刀切下来,西北一地一补,东部省份两眼一抹黑。同是三十年,差出去一百多块,不服不行。
这回账一查,有人欢喜有人愁。边上老张,核实信息时发现社保少算自己工龄两年,跑了三趟才补回来,每年都得细抠。更离谱的,1月以后退休的人压根没赶上名单,早退半个月,竟然能多拿半年钱。哥几个算下来,心里堵得慌——一块多的工龄折算,工地搬一天砖都不止。全国上亿老人,账户上多出几千亿听着唬人,分摊到单个人头上,根本心里没数。
于是家里氛围有点微妙爸说,一个月多一百块,勉强补两条中华烟,可看病、买药、物价样样涨,这钱挺了劲也就图个乐呵。年轻人反倒扎心现在公司每月扣的社保,还不够平时买烟的钱,辛辛苦苦交二三十年,等到那天,说不定得到手的也就是这么点儿“烟钱”。
细算下来,拼死干活三十年,补贴还真拼不过西藏地区一年工龄的“政策舞步”。大家明白了,“2%的涨幅”就像老太太手里的纸风车,看着有希望,其实全靠地方上的“算术题”决定你能多拿多少。
你查完今年养老金到账了吗?和家里老人算账的时候,是同步喜忧,还是一地鸡毛?你觉得工龄和地区的巨大差别,真有那么合理吗?留言说说你的故事,今年补发到账后,你的钱包和心情,都有什么变化?
和兴网配资-线下炒股配资网站-股市配资网-配资咨询平台客服24小时在线咨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